从 5 位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与创作之路,一窥具备东方哲学思想的多媒体艺术创作的未来
A Woman with the Technology
Ziyang Wu
科技的变革带给了我们更多关于艺术的思考与探索。艺术的创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互联网时代的科技为艺术家们迎来了全新的创作黄金时代,同时也开发了艺术家潜在的创造力和扩展了感官体验。
此番我们聚焦中国青年多媒体艺术家,从 5 位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与创作之路中,一窥具备东方哲学思想的多媒体艺术创作的未来。
Ziyang Wu
武子杨
视觉艺术家
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获绘画专业学士学位
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获得绘画专业硕士学位
曾任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目前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任教,同时是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New Museum)NEW INC 项目成员以及纽约 Residency Unlimited 的驻留艺术家
The Story of The Pig,2016
Ziyang Wu
出生和成长于江苏徐州,现工作生活于纽约的青年艺术家 Ziyang Wu,其艺术实践关注于一种新的控制能力,他称之为「后互联网微观异化」。它涉及当代技术、数字权力结构、流行文化、身份与社群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个人精神和身体的异化,并通过植根于荒诞和狂欢的技术去批判和庆祝混杂和异化的文化。
Ziyang 的多媒体作品「猪的故事 (The Story of The Pig) 」和「狂欢 2020 (Carnival 2020) 」,通过被屠宰的身体和被杀害的灵魂(一个与乔治·奥威尔《1984》相关的世界)和对社会信用体系的批判性检验(现实版《黑镜》),来阐述了这一点。
Carnival 2020,2018
Ziyang Wu
微观异化确实以一种更微观的方式重塑了我们,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难以察觉。
他的作品着眼于日常生活中掩盖个体的价值和理性的无形的力量(比如基于算法的商业广告和数据监控),或者说微观异化。他认为:「在目前的后互联网时代,微观异化总是伴随着新的面孔出现,并产生前所未有的全新支配性力量。在当今世界,每个人都在变成一个赛博格(智能手机已经真正成为人体的一部分),操控算法无处不在:社交媒体、搜索引擎、流媒体服务、监控、医疗系统等等,异化确实以一种更微观的方式重塑了我们,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难以察觉。」
The Last Subway, 2017
Ziyang Wu
在最近的一个名为「A Woman with the Technology」的项目中,他构建了一个长达一年的实验性研究,以社会实践、档案、人工智能(AI)生成的模拟和 3D 动画视频装置的形式,来检验互联网算法如何不断制造「过滤气泡」(一种互联网用户只会遇到符合并加强他们想法的信息和观点的情况),使「我」(单个个体)经验日益极端化。
Excerpt of A Woman with the Technology Part 4
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都是绘画专业的 Ziyang 一直对于「讲故事」的方式很沉迷,这种方式也被他延续到多媒体视觉艺术创作中。制作视频让他能更充分地研究和使用独特的叙事结构。他近期的关注点(如网络和数字权力结构)也促使了他对于比如人工智能模拟的研究和学习。Fine Art 背景也为他目前的创作提供了独特的基础,比如在制作 3D 动画时,他的很多关注点都基于绘画创作的美学(颜色、材质、结构、组成、纹理等)。
A Woman with the Technology
Ziyang Wu
我的艺术形式一直在变化和流动。
Ziyang 告诉我们,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以项目为基础的艺术家,作品往往是从一个事件、一个瞬间、一种情绪或一种他能够产生强烈感情的刺激开始的。之后他开始研究,包括与哲学和历史相关的档案和数据,并找到实现该项目最适合的媒介,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学习新技术或与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合作。
A Woman with the Technology
Ziyang Wu
他的项目还经常包括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系统,以触发来自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各种看似无关的视觉元素和主题的碰撞,来探索「第三空间」的复杂性和可能性。
Somei Sun
孙世晟
动态设计师,广告导演
大学由自动化专业转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现主要做动态设计(利用 CG 技术创作数字短片)
作品主要运用于商业广告
Somei Sun
现居上海的动态设计师、广告导演 Somei 的大部分的创作方向,是在探索动态设计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以及动态设计本身的边界。他说:「动态设计的工作有点像编舞师,但不是通过肢体,而是通过计算机图形。」
在采访中,Somei 跟我们讲述他这些年不同阶段的创作历程:他最早期的作品,是以探索几何为主,而后接触了 3D 开始把兴趣转向了探索商业运用。随着对 3D 更深入学习发现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 3D 做出,各种东西都动起来,并且动得有趣,比如未来科幻,比如整个城市。最近的他开始对幼年时代喜欢的经典动画产生了兴趣,所以尝试用 CG 技术将其还原。
Somei Sun
自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你脱离学校环境后依旧能持续保持输入状态。
在创作作品中使用到的 C4D,AE 等软件,都是 Somei 在学生时代自学的。当时的教程资源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他从国外观看论坛、查看软件的 help 手册来帮助学习更多知识,而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行业受新技术的影响非常大,比如 GPU 计算、Ai 人工智能技术等,基本一进入大众视野,就已经在我们的领域开始使用了。所以保持对新型工具的了解和掌握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能力。」
Somei Sun
一直以来 Somei 都在不断寻找新的风格让自己的作品保持新鲜感:「我觉得本身在商业项目里面做一些奇怪实验的行为,或许也算是艺术吧。因为商业是一个可以让你的作品很快辐射出去的介质,我可以很快看到这些奇怪点子投入到外部世界后所引起的涟漪。」
最近 Somei 为品牌做的联名广告使他被更多人知晓。在创作过程中,他建议把品牌产品放到片尾而不是通常的强行植入,虽然这是件很疯狂的事情,但效果竟然非常好。他发觉现在很多品牌似乎也不那么在意要把自己产品放到核心的位置了,这也给予了他作为创作者更大的发挥空间。
完成了作者想要注入的东西,传导到观者的互动过程,那这个作品才能被称之为艺术。
Somei Sun
Somei 为我们描述了他对艺术的理解:「再难懂的艺术作品,也是需要和他人产生交流的,通过这种沟通过程,它也具有了价值。完成了作者想要注入的东西,传导到观者的这个过程,那这个作品才能被称之为艺术。」
Ying Huang
黄韵莹
数字媒体艺术与跨界设计师
毕业于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Pasadena’s 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获硕士学位
现留校任教,除了研究项目与教学,还从事一些艺术和设计项目
Ying Huang
夸张的卡通形象、炫目的色彩和动态图形,都为在中国长大的数字媒体艺术与跨界设计师 Ying Huang 的作品带来了美感。她的作品深入研究了当今的新兴技术(AR、VR、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并融入了流行文化、时尚和社交媒体。
我遇到一些设计师认为我就是在搞艺术,也有一些艺术从业者认为我的作品过于设计。
Ying Huang
本科时期的她在平面、动画、电影、编程、游戏等方面都有涉猎,学到的技术与知识也一直在练习与使用。在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Pasadena’s 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她更多的是传递概念,通过大量阅读、思考、总结然后将自己的理念通过设计表达出来, 在视频地图、游戏制作、运动跟踪等领域的实验中培养了一种独特的设计思维模式。
Ying Huang
我希望自己作品展现在西方媒体时,传递出在中国本土青年的视角下,中国文化的多元化表现,展示属于我们的现在与未来的设计,而不是西方幻想中的神秘东方主义与霸权式的中华未来主义。
Ying Huang
Ying 的个人作品常常是对一个主题的探索和探讨,最近一年的项目主题是人工智能算法。她的作品讨论的是人工智能算法对中国社交媒体与网络文化、个人表达的影响,而她的设计是去重塑这个关系链,去重新想象与打造一个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去释放自我表达的平台,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定义中国潮流网络文化。
Ying Huang
近两年,她开始对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另一方面的探讨,结合了编织面料制造与智能算法生成艺术(GAN),探索这种模型算法的视觉特点与符号含义。
Suzy Chan
陈绮雯
平面与媒体设计师
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平面与媒体专业
曾在伦敦 Underground 品牌公司做平面设计和市场营销
与欧洲的机构 / 公司 /art diractor 有定期合作
曾与 MadeIn 设计公司合作野生大都会视觉
Suzy Chan
对于出生广州、成长于中国澳门的 Suzy Chan 来说,平面设计不仅仅是一种精心制作信息的方式,更是一个交流的公共平台。在她至今的实践中,她用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表达中国文化体验的方式、关注零食的广告营销和「邪教」之间的联系、海洋的微塑料以及温室水果等问题。
Suzy Chan
Suzy 最初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刚进入广州美术学院的初始我非常兴奋 ,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 , 我发现越来越多老师无法解答我的问题。到了大二期间甚至开始质疑平面设计对于一个社会的作用难道只是一个 Logo ? 一个 Branding ? 我们不思考更深入的问题 , 我们做出来的东西难道只能成为消费主义的帮凶吗 ? 」带着这个疑问,她考入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就读平面与媒体专业,探索了媒介在概念上的可能性,并通过视觉语言表达出更加清晰的声音。
设计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画面上的讨论 , 更需要让大家注重设计背后的所有文化联系。
Suzy Chan
在异国求学和生活的过程中,Suzy 遇见了很多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迁移者」,丰富的社会经验让她对世界有了不同维度的理解,也让她深刻反省平面设计。
Casino City
Suzy Chan
在名为「Casino City」的作品中,Suzy 试图通过设计激发当地居民与政府交流,促使他们考虑这种发展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设计出了这一系列基于中国传统仪式的澳门赌场广告。赌业作为澳门经济的支柱, 但也给城市带来很多坏处。在一部分人眼中 , 澳门已经成为毫无生机、只迎合游客的「死亡城市」。
Casino City
Suzy Chan
于是,她根据中国传统祭祀用品设计了澳门赌场的「广告」, 让人们通过传统祭祀的方式「悼念」这座「死去的城市」, 抗议信息将通过这些方式传递导城市的每个角落。 作为行动的一部分 , 她还设计了「澳门欢迎你来大发横财」这类有讽刺意味的服饰。
Yang Can
杨灿
平面设计师、实验传播者
毕业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目前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学习实验传播
Yang Can
出生于深圳的平面设计师杨灿,几年前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毕业后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学习实验传播专业。她的大多数项目都是介于设计和文化交流之间,利用概念艺术对媒介的特异性和符号学转换重新评估,研究基于传统绘画和素描、印刷、摄影和电影图像到数字操作。
Yang Can
当一个设计师有了属于自己的视觉和个人风格,他(她)就将会是成熟而有主导意识的设计师。
杨灿认为在大学中所学习的包括设计的基础与审美的能力非常重要。这些知识与课题实践可以提供基本的艺术素养。在这过程中她逐渐摸索出,当一个设计师有了属于自己的视觉和个人风格,他(她)才将会是成熟而有主导意识的设计师。读者和观众感受不到这个初始信息或者不能将设计和内容联系起来,就是设计的断层。
Yang Can
她在毕业后工作的一年里陆陆续续做了很多商业项目,在做项目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开始思考大众传媒和媒介对于内容传达的影响。
设计师有责任将设计的含义定义得更有影响,而并非只是作为信息传达的中转站。
Yang Can
读研的第一年,她开始接触一些后现代哲学的理论,符号学和 media theory。她认为信息的录入与输出,与观众和设计师的对于同一物体的理解息息相关。「我们每日所获取的对于世界的信息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手机/网络/电视,而并非亲眼所见,而这就引发了关于真实的思考。」
时至今日,杨灿在探索更多的表达形式的可能。X-Com 作为视觉传达专业中最无法被定义的分支,每个人涉及的领域都很不同,她的作品有时涉及绘画,雕塑,表演,版画,新媒体等等,不太有限制,会根据主题来选取适合的媒介。
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曾说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重逢。」科技帮助新媒体艺术家们打开了新途径,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互动性以及便捷的获取方式使其受众面在未来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相关精彩推荐